LINE氣勢如虹,銳不可擋。在2012年7月26日,
也就是在LINE這項服務被推出的第399天,
便突破全球用戶5000萬人的關卡。
比起Twitter的1096天與Facebook的1625天,“399”儼然已成為新一代的魔術數字。
在全球5200多萬的用戶中,日本國內占了2500萬人,
也就是說LINE使用人口的半數以上皆在日本以外的地區;
而且LINE的MAU(monthly active users)為82%,
對日本純國產的網路服務而言,像LINE這般的風起雲湧,還是頭一遭。
LINE事業部的最高統帥,也就是NHN Japan的執行董事舛田淳坦承,
當初(2011年年6月)推出LINE這項服務時,
預估的目標是至2011年底能有100萬名用戶就偷笑了。
不過寶藏盒的蓋子一打開,使用人口竟然暴增為10倍,不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更是為應接不暇而受到一連串的驚嚇;連阿拉伯語的e-mai來信詢問,
都有如雪片般飛來。舛田淳因此得到一個結論:
『PC網站似乎很難吸引海外用戶上門;不過智慧型手機卻很輕易地便能夠跨出國界』
原本LINE是NHN Japan旗下的子公司NAVER Japan所規劃並開發的服務。
2012年1月1日NAVER Japan的合併吸收案生效,
LINE的營運便由NHN Japan主導。雖然以網路線上遊戲起家的NHN Japan
或以搜尋引擎起家的NAVER Japan都是韓國網路企業的日本分公司,
不過LINE卻是完全孕育於日本的「純日製國產貨」。
當LINE因漸漸受到矚目而“reimport”回韓國總公司時,
舛田淳就明白LINE是個可造之材。
LINE的起點,在於「能不能打造出什麼新的SNS?」
這種再單純不過的工程師渴望。
可是後來的LINE已經完全pivot(轉型)是在做communication
2011年初NAVER Japan
根據人際關係分析的團隊所提出的報告,對於「是不是需要更私人的、更小圈圈性質的
“communication tool”」進行縝密的討論。接著3.11的大地震,
更凸顯出與身邊的人之間通訊手段的重要性,
因此做出了「該撩下去」的決定。NAVER Japan雖身為“外商”,
卻握有事業決定權的獨立性,沒有講求與韓國總公司產品/服務間整合性的包袱。
因此LINE這個NAVER Japan獨斷獨決的案子,
招集了來自各部門共10名左右的頂尖工程師,
於2011年4月底著手於程式等的系統開發。
當時緊盯著日本國內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速度,
並著眼於推出家人或高中死黨等這種關係緊密的小圈子內,能夠enjoy聊天的通訊工具。
根據2011年初的趨勢調查顯示,
日本國內智慧型手機熱潮很有可能會在2011年下半年正式引爆。
為了抓住這個大好良機,LINE必須趕在2011年6月內推出。
這等於宣告LINE這個4月底才起跑的案子,開發期間只有短短的1個半月。
舛田淳回顧,那一個半月根本不是人在過的,
開發團隊就像在亂成一片的戰場拼命地廝殺奔跑。
還好,到最後LINE還是如期發表了。
一開始,LINE的訴求只是讓習慣用功能型手機收發e-mail的人士,
或因長舌導致電話費居高不下,經常挨老爸老媽轟的年輕女孩子們,
在換成智慧型手機跟親朋好友連線時能夠輕鬆上手,
欲以一目了然的功能和簡單的操作方式來抓住這些智慧型手機新手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的LINE尚未具備免費通話的功能。
要知道,聲音data不受延遲的雙向通訊需要高度的技術能力,
一個半月的開發期間根本是緣木求魚。
因此,NAVER Japan的做法是先推出誰都能簡單上手,
enjoy與親朋好友連線樂趣的App後,於2011年10月再追加「免費通話」的功能;
而事後證明,這樣的策略是奏效的。先讓智慧型手機的新手們輕鬆上手,
習慣於簡訊形式的溝通方式,再藉由後來追加的「免費通話」功能,
讓這些使用者“邀請”死黨和家人一起來用LINE。
2011年10月中旬,LINE的用戶數便達到300萬人的規模。
智慧型手機的免費通話App既然有著Skype、Viber…等巨人,
LINE為何有辦法成為後起之秀?
舛田淳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掌握了智慧型手機才有的需要,也就是對簡便的追求,以及貼圖功能」
比方說從PC起家的Skype,到了智慧型手機平台還是改不掉
“對方沒有login便不能發話”的做法。不過LINE的方式是,
不管有沒有啟動LINE,只要對方是通訊錄內的一員,
也能發話給對方,對方也能收到其「Push通知」。
此外,有別於與文字組合的表情符號(顏文字),
用簡單的一個插圖就能表達自己情緒的“貼圖”
來構成你來我往、簡明易懂的“對話”,不必下標題,
更不需那些有的沒的確定按鈕,發揮了其“簡潔有力”的威力,
成功地抓住海內外使用者的心。
舛田淳也強調,Skype與Viber等的用戶大多是具備電腦知識的使用者層,
而LINE的貼圖功能則是即時通訊的一種極致表現,可以說是老少通吃。
二是「facebook fatigue」。人在不同的階段,
往來的朋友族群也可能有所不同。FB的實名制固然有其優點,
但也意味著一個人似乎很難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所有朋友面前。
比方說一個人在國高中時是個羞澀的土包子,
但到了大學卻可能搖身一變成了左右逢源的playboy。
對於不同時期往來的麻吉,當然沒辦法將數百人之多的他們一視同仁地對待。
LINE則以通訊錄的電話號碼,
也就是既存的人際關係為基礎來建構所謂的“朋友關係”。
在這樣的朋友關係中再以私密程度來劃分小圈圈,
可以根據這些小圈圈的不同,來釋放個人不同的面貌。
WSCI認為還有第三個關鍵因素:
日本是個很重視智慧財產權的國家,強調使用者付費,
所以在網路事業上,常常輸給南韓和中國,因為不夠開方,
造成認識的user不夠多,為了賺小利反而失去了市場,
LINE免費開放給大家使用也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此LINE本身不賺錢,
但可以透過與LINE合作的音樂、小說等的內容來提高公司整體營收
用週邊商品來賺錢,這就學到韓國演藝團體為什麼成功的一套了!
NHN Japan的社長森川亮也說,
LINE急速成長的主要原因是著眼於「封閉式的朋友圈」(看到小眾市場的需求)
也就是智慧型手機中的通訊錄,與「開放式朋友圈」的FB呈明顯的對比。
正因為LINE是現實生活中與身邊關係密切的親朋好友連繫的工具,
當然LINE用戶的MAU高達82%,遠超過twitter的50%。
2012年7月中旬LINE貼圖的營收已達5億日圓。
森川亮社長表示,目前有關貼圖的營收,
重點不在於提高收費比率或每人平均收費金額,
而在於伴隨用戶數增加的營收提升。
當然,邁向獲利化的挑戰也不容忽視,不過LINE現在最應該全力以赴的目標,
只有用戶數的增加這麼一個。NHN Japan除了LINE以外,
還有NAVER的搜尋引擎與Hangame的線上遊戲事業等;
森川社長表示,NHN Japan具備將事業獲利化的knowhow。
NHN Japan內部的營收呈現良性循環,
對於LINE的獲利化並沒有感到太大的風險壓力。
比方說,即使LINE本身不賺錢,
但可以透過與LINE合作的遊戲來提高公司整體營收。
光是藉由既存商業模式與LINE用戶數規模的組合便有辦法提升營業額,
對NHN Japan而言,無疑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因此,森川亮社長認為在目前的時間點,尚不要求LINE的獲利化。
網路服務事業最重要的是用戶規模。
在用戶數的擴張達到瓶頸時才會去考慮營收等其他問題,
不過NHN Japan有其他事業的獲利來源,LINE仍處於“投資”的階段,
以增加用戶數為優先考量,目前還未決定何時要進入獲利的階段。
LINE的平台化於2011年10月上旬開始著手。除了簡訊等功能,
也進行遊戲、音樂、小說等的內容交付服務。
打從一開始,NAVER Japan的構想便是把LINE打造
為不只是通訊工具的“網路服務平台”。
森川亮社長表示,LINE平台化的目的是為了使簡訊的功能更加豐富。
如果像是雙向通訊機制變得容易的遊戲的話,
與LINE合作便能發展出許多應用。比方說,“農場、培育”類的遊戲,
例如爺爺傳了「花好像要枯了」的簡訊給孫子,
孫子就對養著的花澆水等之類的遊戲也不是不可能出現。
除了遊戲以外,祖父母也可以把書本或音樂當作禮物透過LINE送給孫子,
來一起聆聽或閱讀分享等,這樣的市場需求應該也有不小的規模。
再怎麼說,LINE的平台是以“communication”為主軸,
遊戲的應用有異於GREE或DeNA等虛耗費長時間打來打去、奪來奪去,
反而造成“communication障礙”的遊戲類型。NHN Japan經常在思考的便是,
有什麼樣的東西是可以成為“communication”的契機,
並進一步包裝成LINE平台上的應用。
目前LINE平台化最成功的商業應用可以說是企業折價券的交付。
日本第二大超商LAWSON對其人氣商品「L炸雞塊」
在LINE發放150萬張電子折價券後,
一口氣便招攬來大量顧客,
且除了炸雞塊之外在LAWSON購買其他商品的消費者也不少,
可以看出LINE身為平台的威力。
方法是這樣的:LAWSON看準在11點12分大家肚子快餓的時間點,
發放炸雞塊的折價券。在這種恰到好處的時間點,
利用智慧型手機即時地以Push的方式進行訊息等的交付,
可以說是LINE的強項。要想在PC上做到real time的訊息發送
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日本的功能型手機也不是做不到,
只是這樣的real time訊息常會跟其他的手機e-mail混淆在一起,
很難讓用戶一眼就能察覺。
LINE在急速成長的背後,隱藏著身為通訊App的兩個隱憂。
一是避免淪落為交友平台。隨著用戶數的增加,
也有人以交友為目的來使用LINE這個App。
透過使用者ID的搜尋的確能夠找到交友對象,
不過NHN Japan目前的態度是強烈禁止用戶這麼做,且LINE所提供的服務,
在構造上也不讓用戶能夠進行網上交友活動,
以建構保護未成年少男少女的安全網路平台。
另一個是確保通訊錄的個資安全。在世界上與手機通訊錄有所接觸的App,
其利用規章仍屬曖昧之際,NHN Japan信誓旦旦地宣稱LINE堅持恪守法律,
並遵照日本總務省的指導方針,落實加密與安全管理,以樹立模範。
NHN Japan期許,在2012年內LINE的用戶數能突破1億人。
舛田淳說,如果能像Google或Facebook那樣擁有大量用戶的話,
商業模式緊接著就會來報到。森川亮社長表示,
『1億這個數字只不過是一個“ stepping stone”,
至於明年的目標是什麼也尚未決定。在網路的世界,
使用者什麼時候會棄你而去則不得而知,且總會有相仿的App出現來跟你競爭。
目前最重要的,便是提供使用者優質的服務。
誰也無法預測一年後的網路業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餅畫了也不見得吃得到,
擬定目標並朝著目標邁進反而風險更大。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專注於現在的一切,
以及變化球來了時該怎麼去反應。我們不會去預測未來。』
資料來源: 黛博拉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