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創業人沒發過噴汗、傷神、費心、睡不著、食不嚥的創業副作用?
這些症頭,愛評網創辦人全犯過、也苦過。
六年前,愛評網四個元老:何吉弘、葉卉婷、陳易成和葉卉卿,
窩在熱烘烘的頂樓加蓋鐵皮辦公室裡,捨不得開冷氣,
只得穿著吊嘎、拖鞋。那裡熱得要命,但,
即便風扇嘎吱嘎吱轉出的全是溫熱的風,
儘管炎夏中的頂樓鐵皮屋有如閉緊的燜燒鍋,也沒能融掉他們創業的熱情;
這四個人說,他們就是做自己很有感覺的東西,所以不曾講過要放棄。
後來,Google從美國越洋打來的合作邀約電話,成了網站成長的轉捩點,
愛評網人氣與知名度慢慢建立;今年五月他們也與奇摩宣佈合作進駐生活+,
開張了愛評網的「旗艦店」。
現在,他們從單日2千人瀏覽的小不點,成了單日700萬人次點閱的人氣網站。
和奇摩合作,從競爭對手變成換帖夥伴
奇摩與愛評網今年五月合作平台經營,
將奇摩生活+頻道單調的黃頁搜尋服務,推翻成為生活休閒消費資訊分享平台。
談起合作契機,執行長何吉弘說,愛評網與奇摩已是舊識,
也都設想過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但直到2011年第二季,
雙方才真正坐下商討,兩個網站決定連袂,結合各自優勢推出新服務。
合作至今三個月,大家都好奇這樣的攜手究竟有什麼成效?
副執行長葉卉婷先用了一個簡單形象,解釋了愛評網進駐奇摩的概念,
她說,奇摩對大家來說就像一個大型百貨公司,而進入生活+,
對愛評網而言如同開張了一間旗艦店;在旗艦店裡,
網友可以查詢、瀏覽所有愛評網本站的資訊。
這個在奇摩推出的服務刺激了雙方網站的成長。對奇摩來說,
愛評網幫他們帶來了更多了page view,
上升的pv值成為奇摩銷售廣告版面的推銷員;對於愛評網,
進駐奇摩不僅帶他們接觸不同於愛評網的社群,
也接收了不少奇摩指導的網站經營策略,
包括網站動線、UI設計、數據比較、讀者行為分析等。
根據創市際提供的comScore的數據發現,在兩個網站宣布合作後的第一個月,
兩個網站的不重複瀏覽數由194.9萬人增加至215.8萬人,
明顯看出愛評網與奇摩生活+的合作確實有正面效益。
台灣市場已穩固,難道不想西進中國嗎?
不論是愛評網本站或是與奇摩合作的生活+頻道,
表現都不俗;很多人問,為什麼愛評網不到中國去發展?
台灣是一個相對小的市場,但網路讓創業家既感慨又期待,
因為服務上了網路後就可以一口氣跟所有懂華文的人溝通,
但弱勢是,台灣的本土內容很難讓中國的人民有感覺。
面對市場大小問題,何吉弘提出了一個少見的回答:
「其實我覺得台灣的市場很棒,沒有想像中小,這要看你的設定是什麼」,
在他看來,創業內容決定了你應該著眼的市場規模,如果是FB,
那當然是放眼全球,但如果你做的是local的東西就是針對當地環境。
何吉弘舉例,中國一定也有類似愛評網的東西,它可以在上海很有名,
但很難在深圳也有名,畢竟涵蓋率不高,對不同地區的人,激起的情感深淺絕對不同。
「當然,我們不是不西進,但我們選擇另一種方式」,
何吉弘說,愛評網現階段不會直接飛進中國市場,
但其實已有不少中國網友在愛評網上尋找資訊,
一方面是中國背包客為自助旅行做功課,
另一方面中國人對台灣農產、文創產品很感興趣;
對他們來說,這已是某種形式的西進開始。
在愛評網眼裡的台灣市場,很大但又很小,
產業可以想辦法做到獨佔市場,「不管做什麼,你就是做到第一」,
這個第一不是只涵蓋20%,甚至可以吃到一半、全部的市場。
未來的難題不是西進,是企業管理
西進不是愛評網當前難題,那麼真正難倒他們的是什麼?
何吉弘感嘆,人才尋找與管理最令人傷神。
愛評網連續兩年擴增一倍,人員增加後,
最大的經營挑戰就是組織分工、團隊合作,
還有企業文化的建立,都需要立即計劃出作法。
更要緊的是,愛評網從2006年成立至今,累積了不計其數的會員、餐廳、商品資訊,
這龐大的資料庫幾乎等同愛評網的金庫,「但我們現在卻坐在金礦上,
不知道怎麼開挖」,葉卉婷嘆稱苦尋不到資料分析人才,空有一筆寶藏,卻找不到鑰匙。
資料來源:創市際 全新改版「Yahoo!奇摩生活+」上線首月即創佳績
- Sep 07 Fri 2012 16:59
愛評網 熬出每日700萬流量,台灣市場一點都不小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