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38.jpg

 

我是從地獄逃出來的人,從黑暗衝到希望中;我走出了絕望,我相信未來。我看到的是旭日初升的璀璨,我嘗到的是天堂神奇的滋味。我知道人生多美好,我甘心快快樂樂地度過此生。

我從大陸偷渡來香港。抵達時大概是下午時分吧,幾點鐘已記不清楚了,當時可能也沒有留意是什麼時間。抵港時已屈在漁船的艙底十多個小時,由於大海翻濤覆浪、顛簸不斷,我嘔吐得死去活來,孱弱得快要昏厥過去。

當時大陸是陷入饑荒的地獄,我得以逃出,升天到了香港,我夢寐以求的天堂,興奮莫名。
然而離開家人,心頭百般滋味,感受複雜,心亂如麻,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從蛇頭帶我去找我的阿姨,阿姨付過偷渡費,接著帶我去買被鋪,然後帶我到工廠當童工,直到我在工廠的包裝部安頓下來,那幾個鐘頭雖然發生了許多事情,我卻一直沒有半點感覺。

第二天醒來,另一位跟我一起睡在包裝部的童工帶我到馬路邊的大牌檔吃早餐---前一晚廠長給了我十塊錢當費用。看著大牌檔的熊熊烈火,我們兩個小孩擠在滿是笑聲的人群中,撲鼻而來的是堆如山的油炸鬼(油條)的香味;就算還未嘗到早餐,整個人早已飄飄然,不知道身在天上還是人間。

 

在大牌檔前我好奇地東張西望,還未坐下來,同伴替我叫的熱騰騰白粥、叉燒腸粉和油炸鬼,已經放到我面前。連句「謝謝」也沒講,亦沒有望同伴一眼,便迫不及待拿起油條往口裡送。那種熱辣辣的鬆脆,鹹甜混雜的甘香,嗦嗦聲的口感攻佔我的感官,令我鼻酸、耳熱,眼也紅了起來。

 

咬了幾口油炸鬼,吞下喉嚨時感覺全身的細胞都在膨脹,眉心有個快要爆裂的激情,眼淚奪眶而出,心中泛起一陣感恩的衝動。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恐怕坐著吃是對美食的不敬。我站著吃油炸鬼、白粥和叉燒腸粉,因為它們給我帶來了那神奇的快樂,對我來說那便是天堂了。

 

當然,當童工的日子並不好過。那個時候,早上六點多我便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點。
吃完晚飯,聽一下子收音機節目,便已累到倒地,腰也撐不住,倒頭睡在包裝台了。腰骨酸痛得如同刀割,睡著了才感覺不到痛楚。

早上起來是不痛了,但腰骨卻僵硬得像塊鐵板,稍一移動便有陣陣刺痛,得過幾個小時,腰骨才柔軟過來,不再刺痛。那個時候,倘若聽收音機時,有人請吃南乳肉花生送啤酒,那便是非常豐富的節目,令大家開心得有說有笑。

 

初一、十五做禡,老闆會為中飯加菜。前一晚睡覺時,一想起那豐富的菜色我便不斷吞口水,不斷偷笑,連腰痛也忘記。當童工是一段艱苦但快活的日子,稍嘗到一點兒甜頭,我便樂滋滋的,覺得不管多麼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常感覺幸運,那不是說當童工的日子不辛苦,而是我知道這麼辛苦的日子,快快活活地捱過,將來的日子又怎麼不會美好?童工歲月於我來說並非困境,而是成長必須的鍛鍊

 

那個時候我已知道,自己不會在那樣的環境待上多少日子,因此便沒有忿忿不平、要爭口氣、做場好戲給別人看的落難心態,我沒有埋怨過那艱苦的日子。

對我來說,香港便是天堂,怎麼會覺得自己落難、受害呢?是的,小小年紀,我已對未來充滿信心。那個時候,要是有位成功人士出現眼前,從他身上我便彷彿看到自己的未來,甚至暗地裡忍不住打從心底笑了出來。

工餘時,我跟幾個要好的童工常常一起談天說地。他們講的都是要爭一口氣的宏願:有的將來要當工程師,有的要當大老闆,有的要當警察督察賺大錢,有的要當黑社會老大……。我可沒有這樣的宏願,我的理想是有頓好吃的就好。

 

不講宏願的時候,他們往往埋怨這、埋怨那。不是埋怨父母無用,便是埋怨自己命苦被有錢人欺負;埋怨人工少、工作多夏天埋怨工廠悶熱冬天則太寒冷;埋怨看不到前途,做人不快樂。他們都覺得環境逼人,心情抑鬱沉重,因為他們覺得眼前便是永遠。

 

屈在困境中,他們都有窒息感,都要吵吵鬧鬧、打架發洩。每當見到這樣的情景,我便敬而遠之,從來都不像同伴們那樣講義氣,你挺我,我挺你。見我走避,他們便問我:你為什麼這麼沒有義氣不幫忙?

我說,我只講道理,不懂得講義氣。我只是個過客,不像你們,覺得自己終生都困在這裡。你們不甘心,要做困獸鬥,那是你們的事,我不會為了義氣,拿自己的前途來跟你們的怨恨陪葬。我是甘心吃苦的,沒有抱怨;相信前程無限,為什麼要以中途驛站為終極目標?

我是從地獄逃出來的人,從黑暗衝到希望中;我已走出了絕望,我相信未來。我看到的是旭日初升的璀璨,我嘗到的是天堂神奇的滋味。我知道人生多美好,我甘心快快樂樂度過此生。


敢於面對未知

生意的未來發展雖然不可預測,我認為卻是可以「知道」的。我不是愚昧或傲慢,以為自己有預測將來的本領。事實上我從來不做長遠的計劃,卻一直有信心生意的發展方向是在我的掌握之中。

 

做生意面對很大的矛盾: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要為將來打算,怎麼辦? 不,許多做生意的人可不是這樣想的;他們當中不少人,認為自己是有本領預測未來的。他們為將來做好發展計劃、為將來的每一步訂下藍圖,猶如自己是生意先知。

 

事後他們往往又會發覺,未來的不可預測;花盡心思、精心部署的計劃只是給自己一點心靈的安慰,半點準繩也沒有,更說不上是可供按部就班的運作藍圖。

如果可以預測未來,那麼我們還要做生意嗎?創作是做生意的原動力,假若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將來的事情,我們還有什麼好創作的?恰巧是未來的不可預測,才需要我們去創造將來的世界,若未來已在掌握之中,未來對我們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未來業已存在,不用從未知中創造出來,那麼我們還可以宣稱擁有未來嗎?抑或未來早就擁有了我們?

創作是無從計劃的,那是靈感在未知中探索得出的結果。因此,如果我們相信上天創造人,那麼神的意旨便是要人在地球上創造這個世界。既然這個世界還在創造之中,它必定是不完整的,那些不完整的部分便是我們不知道的未來,便是我們要追求、要創造的部分,也就是我們走往未來的道路。

 

不,我不是說計劃完全無用。我是說,如果將計劃視為預測未來的工具,它不僅無用,還會誤導我們。未來不可預測,但計劃仍是有它的用處的。

做計劃時,我們先要熟悉過去的情形、資料和細節,再把現有的知識投射到我們的想法和期望中,演繹出一幅發展業務的思想藍圖。如此一來,計劃便為生意準備一套背景知識,讓我們在面對變化時,分辨出原來假設的錯誤,幫我們不斷修正原來的想法,透過實踐形成一道學習的曲線。

此外,計劃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思考和心理的練習,除了讓我們在思考和心理上,熟習這門生意目前的情況和細節,更重要的是,這些背景知識、思想基礎和心態,可以幫我們推敲出變化的原因,因而讓變化中浮現的問題,帶出原先並不存在的意義。

 

一旦掌握問題跟生意的關係,我們便可以選擇,解決與當時情況相關的問題。找到對的問題來解決,也等於為生意的發展找到方向。

計劃是很有用的,只要我們不要把它當成是一成不變的天書,而視之為一套要不斷修改的假設。做計劃的人往往容易弄錯,傲慢地以為自己有預測未來的智慧,以為自己的知識是高超的智慧。

 

其實,知識只是創作靈感的工具,謙卑才是真正的智慧。
假若我們高傲地以為自己可以預測未來,那麼我們便注定會被計劃誤導、被無知累倒。

也有很多生意人是不相信計劃會有任何用處的。他們發覺所有發生的事情,永遠跟原先的計劃毫不吻合,因而他們不再做計劃,不去設想將來,只埋首眼前的工作。

他們日做夜做、見招拆招,其實也是在面對變化、解決問題。
只是,沒有透過計劃準備好背景知識、思想準備和心理狀態,一旦爆發問題,便無從入手解決。

對這些人來說,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選擇對症下藥;問題發生的時間先後,反倒成了解決問題的順序,而不是辨認出問題的輕重緩急。

有時他們揀那些表面上看來「重大」的問題去解決,可是這些「重大」問題,卻可能跟現在工作上存在的困難,一點關係也沒有。又或者,在一些目前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此本不應耗費資源、時間)上糾纏。

 

像這樣以一把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對付應該解決和不應該解決的問題,他們實在是枉費資源,更把自己弄得忙到不可開交。這樣解決問題,好的效果跟壞的效果不斷互相抵銷,到頭來也見不到成效,不管如何拚命都對生意起不到絲毫作用,以致生意時好時壞,做來做去一事無成。

生意的未來發展雖然不可預測,但我認為卻是可以「知道」的。我不是愚昧或傲慢,以為自己有預測未來的本領。事實上我從來不做長遠的計劃,卻一直有信心生意的發展方向是在我的掌握之中。

 

每次創業之前,我都先準備好相關的背景知識,讓自己進入靈活應變的思考和心理狀態,除此以外,我不會對投身的行業做任何假設。一開始,我便集中精神做實際工作,專注找出業務發展起來浮現的問題,根據它們的個別意義,選擇切合當時情況的關鍵問題來解決。

 

以我的經驗來說,若不去設想將來的情況,這樣做生意不失為適應生存的最佳方法。總之,每日選擇切合實際情況的問題來解決,每解決一個正確的問題,我便向前行了一步。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一步一步帶領生意邁向未來。

 

做生意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每發生一個問題,只要是切合當時情況的,都是有意義的、都是跟生意的發展有關,因而每解決一個這樣的問題,都蘊藏著正確走往將來的指引。

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現時的做事方法、所運用的知識,跟即將出現的現實之間存在著邏輯缺口(logical gap)。所謂邏輯缺口,就是手頭掌握的知識,跟我們未來的生意經營和運作的需要銜接不上,以致業務出軌。

出軌是問題的癥結,也就是反映出現有的運作方法不足,蘊藏這一重要意義。我們應該積極面對這些問題,因為細味當中的意義,我們便可以找出解決出軌的辦法;一旦跨過缺口,生意便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了。

 

若是採用的方法能解決問題,那便證明方法有效,也就等於說我們為銜接將來的需要,創造出了有效的新知識,填補了原來的「邏輯缺口」。

有效的新知識是銜接生意未來發展的橋樑。例如,我們經營報紙的,現在都得面對網路普及帶來的衝擊,當前的問題是,愈來愈多的年輕讀者都喜歡閱讀網上的電子報,而不買報紙。

 

當我們選擇問題來解決時,便得選擇那些可銜接網上電子報的需求,切合報紙演變為兩棲媒體,這樣的問題來解決。 又例如,做零售業的人,此時面對的問題是視覺資訊太發達。

由於人們受慣強烈的視覺刺激,對貨品的時尚感和新鮮感的需求愈來愈強烈,零售業因而要加速更新貨品和陳列。要是由我來為零售業選擇問題來解決,我會選擇解決那些跟加速設計、生產和分銷程序有關的問題。

所有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都足以幫我們的生意邁向未來,因而也就創造出了新的知識;每當解決一個目前面對的問題,生意便往前邁進一步。我一向都以這種認知態度來看待生意的發展。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有信心可以解決問題,我便有能力掌控生意發展的未來。我們不能預測未來,然而未來卻是可以被「知道」的,只要選擇合適的問題來解決,只要有信心,透過謙卑的摸索和嘗試去探求方法,我們最終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人都想加入新興的行業,遠離夕陽行業,這種想法不一定是對的。現在市場全球化,國界愈來愈模糊,資訊、科技流通,沒有多少行業是完全受本地條件局限而走向夕陽的。反之,好些看似走向夕陽的行業,其實有不少優勢。

這是個令創作家興奮、刺激而又充滿機會的時代。我們正見證一個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 發揮最大力量、引發無窮變革的時代。活在當下,你應該覺得自己異常幸運、不枉此生。這個時代是讓你體現創作力的溫床。

在這個時代,如果創業失敗,那是因為你沒有嘗試得夠,沒有為風險押夠膽識,對無知、不測的將來不夠樂觀,更沒有為自己的能力和前途拿出足夠的自信。

你可以從危機中瞄見希望嗎?不行?那麼你便不是個創業家,頂多是個平凡的企業家罷了。當然,你仍然可能事業有成,但你的成就僅是拿創業家腳印來倒模而已,何來創意?是的,這是個充滿危機因而也充滿希望的時代,因而也是個創業家的世界。

 

網路日益普及、全球經濟一體化提升整個世界的生產力,再加上中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力和資源,從政府的掣肘中得到解放,這些破壞力(disruptive forces)正在挑戰舊世界的秩序、舊的經營模式,進而釋放強大爆炸力的創造性毀滅,引發整個世界原來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結構,迅速又劇烈地改變;每一個企業,從產品到經銷、經營、管理和組織的模式,以至新陳代謝周期都在發生巨變。

舉個例來說,以前印度漁民的視野,離不開本地市場,那是他們魚獲的唯一出路;而他們的生活、工作、認知都圍繞著這個市場,千百年來了無變化,只是單調地重複昔日的運作模式。

今日,這些漁民有了手機,他們知道別的市場,可以出更高的價錢,甚至有時還願意買下他們賣不出去的貨尾,他們的生命不再為本地市場所局限。有手機之助,他們又可以從其他市場,買到更便宜的生活用品、工具或燃料。

小小一部手機,改善印度漁民的收入、生活品質;擴展他們的市場、生活範圍、知識觀念和視野。獲益的又不止於漁民,無論是價格或品質,消費者的選擇也因為有了手機而增加(供應平均,價錢因而便宜,選擇也多了)。與此同時,市場的運作和經營模式(所有人都既是供應商又是消費者)也因而產生了巨變。

從一粒沙看世界。印度漁民身上發生的改變,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科技產品,引發多麼大的變化。若然印度漁民的變化,擴散到全世界每一角落億萬人身上,這個變化又是多麼的巨大。

再者,掀起巨變的不止於手機。與此同時,更有不知多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新發明、新產品、新事物不斷湧現。面對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又怎能不驚嘆:「wow,這個世界到底會變成怎麼樣?」我對這問題拿不出答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會變得很厲害。

除了手機般具體的科技產品,現今還有很多變化是肉眼看不見的。舉個例,你現在到商店買一條褲,它的款式跟以前的可能大致相同,但你不知道過去生產一條褲要三個月,現在則只需要十天;從工廠運到店鋪上市,長則三天短則幾小時而已,以前這個流程起碼要花上三個星期。從生產到物流,時間大大縮短,這不僅對生產商和零售商帶來好處,對你也有裨益。

生產和經銷的時間縮短,供應商因而可以掌握顧客最新的需求資訊;無論是貨品的式樣設計、或物料質地都更能接近、迎合顧客的喜好需要。在縮短生產和經銷期的壓力下,工廠和零售商不斷簡化生產、管理和運作的程序,以提高效率;無論是成品或原料的庫存也會同時降低,因而節省成本。成本低了,售價亦會更便宜。這種種節省當然都惠及顧客。

除了成衣,在別的行業當然還有說之不盡的變化,不斷改善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和顧客之間的關係。不過,單純壓縮生產和經銷時間,進而減少庫存這一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異常巨大。

減少庫存,也就等於企業可以更靈活地生產和經營,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也加速了生產設施和運作的新陳代謝周期,減少錯誤的投資,從而幫整體經濟避免因投資錯誤而帶來衰退;就算不能完全避免衰退,也有助於減少其出現的頻率。

這些變化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的結構,貨品和行業的生存機會與模式,因而也正摧毀和即將摧毀很多不能適應這些變化的企業。當這些企業倒下來,他們騰出的空間,便是創業家的機會。他們不一定是要創新貨品或科技,他們可以創新經營手段、生產程序、經銷方法、管理組織、服務態度和品質等等。

於此可見,這是個創造性毀滅力量發揮得最大的時代。不少企業適應不了這些變化,招架不了創新力量的狙擊而倒下。但同時亦有更多的企業,在這些衝擊下變得更為靈活、更有幹勁;他們適應不斷創新的新天地,自我更新,因而也就更發達、更有前途。

這些能夠自我更新的企業,藉著既有的市場地位、規模、經銷網路、聲望、信譽、關係、經驗和管理班底,只要靈活變通,適應新的挑戰,他們會比新興或新冒起的企業更有競爭優勢和實力。

很多人都想加入新興的行業,遠離夕陽行業,這種想法不一定是對的。現在市場全球化,國界愈來愈模糊,資訊、科技流通,沒有多少行業是完全受本地條件局限而走向夕陽的。反之,好些看似走向夕陽的行業其實有不少優勢。譬如我上述提到的那些有市場地位、經銷網路、規模、信譽的企業,只要注入新思維、活力和想像力,他們都不難起死回生。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材料,又對自己的創造力有信心,只要價錢相宜,那麼你不妨收購夕陽行業。這樣,不需多少資金你便有機會創造出一間有規模、有前途的賺錢企業了。

如果你是上班族,沒有本錢,但你相信自己有創造能力,那麼你也不妨考慮加入夕陽行業,因為這些行業通常缺乏人才,渴求有創造能力的人加盟。投身這些行業,你便大有機會凸顯能力,容易升官。這樣你更有機會分享紅利,晉身老闆階級。

夕陽行業最需要有創造能力的人才,幫忙殺出一條血路。投身最需求你的行業,你一定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故此創造力也就是夕陽中的旭日。

 

黎智英簡介

1948年 出生在貧窮的廣東農村,十二歲那年,他乘著舢舨船偷渡到香港,進入成衣工廠當童工,月薪八美元。他一路經營自己,做到成衣廠的經理,卻因公司的一場記過處分,下定決心自己創業。

1981年 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店,快速打響名號。獨創快速交貨系統(Speed-sourcing),美國的Wal-Mart和GAP、英國的Next和FRENCH CONNECTION、義大利的BENETTON、日本的Fast Retailing 都曾學習其經營模式。

1989年 創辦《壹周刊》(Next),正式進入媒體事業。
1995年 繼發行量破紀錄達到15萬本的《壹周刊》後,又創辦《蘋果日報》,發行量超過70萬份,此時他擁有的財富已超過5億美元。
1995年6月 創辦「蘋果速銷」(adMart),以線上零售為主,虧損10億港幣(台幣40億元)。
2001年 創辦台灣《壹周刊》
2003年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你夠拼命嗎:黎智英的創業心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黎智英 創業 創業心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SCI 的頭像
    WSCI

    WSCI房地產,投資創業,批發

    WS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